你可能听过这样的说法:“人有三急,六亲不认。”这是两个汉语俗语,分别形容了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。“人有三急”是哪三急呢?“六亲不认”是哪六亲呢?这两个词又是从哪里来的呢?

人有三急”是哪三急?


“人有三急”这个词,有很多种解释,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语境,可以有不同的含义。


我们来看看最常见的几种:


第一种解释是指人一天必须要做的三件事:尿急(小便),便急(大便),屁急。这三件事都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,但是如果憋不住,就会很难受,甚至会影响身体健康。所以,这种解释是比较生活化和幽默化的,通常用来开玩笑或者调侃。

第二种解释是指人生活中常遇到的三种情绪:内急(上厕所着急),性急(结婚入洞房急),心急(心里焦虑,心情急迫)。这三种情绪都是人类普遍的心理需求,但是如果过于强烈或者无法满足,就会造成困扰或者麻烦。这种解释是比较现实化和世俗化的,通常用来描述或者评价。


第三种解释是指人生三大重要时刻:内急(上厕所着急),结巴急(说话慢,想说说不出,憋得脸红脖子粗),生孩子急(孩子要出生了,必须得生下来)。这三个时刻都是人生中难忘的经历,但是也都是非常紧张和困难的挑战。这种解释是比较感性化和戏剧化的,通常用来回忆或者表达。


第四种解释是指人有三大缺点或疾病:狂(狂妄),矜(矜持),愚(愚昧)。这三个词都是孔子在《论语》中提到的古代民众的三大疾病。孔子认为,古代民众虽然有这些缺点,但是还有一些优点可以弥补。而现在的民众,则把这些缺点发展到了极致,失去了原本的优点。所以,这种解释是比较深刻化和批判化的,通常用来引用或者感慨。


“六亲不认”是哪六亲?


“六亲不认”这个词,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亲属都不关心、不尊重、不负责任的行为。这个词出自小说《苦菜花》第三章:“我丢了差事去找他,他不但不帮忙, 反倒六亲不认了。”

“六亲”在中国古代有多种说法,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:


第一种是指父子、兄弟、姑姐(父亲的姐妹)、甥舅、婚媾(妻的家属)、姻亚。这是最广泛的一种说法,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亲缘关系。这些关系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,也是最应该尊重和维护的。

第二种是指父、母、兄、弟、妻、子。这是最核心的一种说法,突出了人与自己血脉最近的亲属之间的关系。这些关系都是人生中最亲密的,也是最应该爱护和支持的。


第三种是指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。这是最简洁的一种说法,概括了人与自己同辈和异性之间的关系。这些关系都是人生中最基本的,也是最应该信任和合作的。

现在看来,“六亲”是泛指所有的亲属,不管是远亲还是近亲,不管是血缘还是姻缘,都应该被认可和尊重。一个人如果“六亲不认”,就说明他没有人情味,没有天良,没有道德,是一个不值得信任和尊敬的人。


“人有三急”和“六亲不认”这两个词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和历史。它们既反映了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情感,又蕴含了人类文化中的各种智慧和价值。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这些词语背后的故事和意义,让它们成为我们语言和思想中的宝贵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