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1日是三伏的第一天,到了三伏天意味着天气更炎热,大家更要注意防暑保平安。
那么三伏怎么算出来的呢?
首先要了解我国古代的天支记数法。天干10个,即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;地支12个,即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把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按顺序一一搭配,共可不重复地搭配60对,例如甲子、乙丑……最后一对是癸亥。然后再从头来,循环使用。
再来了解历法规定,每年初伏(头伏)的是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;中伏的是指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;末伏的指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。庚日就是用干支纪日时每逢有庚字出现的日子,这样庚日10天一轮,所以初伏和末伏为10天。而中伏,由于从夏至到立秋这47天内,可能有4个庚日,也可能有5个庚日。如果有4个庚日,中伏就是10天;如果有5个庚日,中伏就是20天。
最后,2023年夏至是公历6月21日,从夏至日算起,第一个庚日(庚戌日)是6月21日;第二个庚日(庚申日)是7月1日;第三个庚日(庚午日)是7月11日;第四个庚日(庚辰日)是7月21日;第五个庚日(庚寅日)是7月31日。立秋是8月8日,往后找到的第一个庚日(庚子日)是8月10日。依规定,今年的初伏是7月11日至7月20日;中伏是7月21日至8月9日;末伏就是从8月10日至8月19日。
三伏天要注意什么,怎么做?
传统习俗:北方有句俚语,叫作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。贴三伏贴,三伏贴是民俗的一种老风俗习惯,听说,三伏天是一年中气血最盛的日子,运用这一机会医治一些寒病症,能调节身体的阴阳调和,防止旧疾复发或缓解其病症。
我们除了可以依条件保留传统习俗外,在三伏天首先得避免高温,防止中暑;其次得科学营养饮食,以清淡饮食为主,少吃冷饮多喝凉开水;再者要科学降温,不要整体吹空调,以风扇为宜;最后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、忌烟酒、忌熬夜、保持好情绪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