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老年朋友跟华子抱怨,他平时总是感觉腰腿疼痛,去医院检查,医生告诉他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的疼痛,让他回家补钙。他就每天都吃钙片,但是疼痛并没有缓解,是不是他补钙的方法不对?

华子告诉他,只要他服用的是合格的钙片,溶出率不会太差,而且钙片中基本都会加入维生素D以促进吸收,所以在补钙的方法上通常不会出问题。之所以他的疼痛没有缓解,是因为他补的钙,很可能没有补到骨头上。

一、补钙的方法

中国传统用喝骨头汤的方式补钙,其实这样补钙的效率很低。因为骨头中的钙溶解度很低,用骨头熬汤,溶解汤中更多的是脂肪,所以骨头汤喝起来很香,但补钙的效果很差。其实在牛奶、豆制品、绿叶蔬菜、坚果、海产品等食品中都含有丰富的钙,只要保证每天摄入食物的多样性,就会摄入足够的钙质。

但是对于缺钙严重的人,或是饮食结构比较单一的人,没办法通过“食补”获得足够的钙,就要服用钙制剂了。正常人每天需要800mg钙,但青少年、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、老年人等群体每天需要1200mg钙。通常“食补”占一半,所以“药补”一半,就足够了。

二、促进钙的吸收

有一个说法,说“补钙时吸收是关键”。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,因为人吃到肚子里的钙,吸收的效率并不高。需要在维生素D的帮助下,才能进行吸收。而且当人体一次服用钙的剂量过大时,吸收率还会降低。

所以补钙时不要盲目选择大剂量的钙片,要小剂量的多次服用才是正确的补钙方式。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,人体的皮肤可以自身合成,但是需要接受阳光的照射。所以天气好的时候,不妨多晒太阳。但是在寒冷季节穿衣较厚,以及不方便晒太阳的人,就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。

三、把钙补到骨头上

现在的钙制剂中,基本都与维生素D制成了复方药物,所以吸收上的问题不大。但是很多人补了钙之后,骨质疏松产生的疼痛并没有缓解,这是为什么呢?这是因为人体吸收的钙只是进入了血液,最终要补到骨头上才算是完成任务。如果血液中的钙没有沉积到骨骼中,最终只会“穿身而过”,又会被排出体外。

人体骨骼上有两种细胞,一种是成骨细胞,负责合成骨骼;一种是破骨细胞,负责破坏骨骼释放钙质。人体骨骼,就是由两种细胞相互作用维持的动态平衡。人在进入老年期之后,破骨细胞的作用会增加,成骨细胞作用减弱,骨中的钙质就会不断地流失。不解决这一问题,补进去的钙就到不了骨骼上。

想让钙沉积到骨骼,采用方法有两种,第一种是运动,主要是抗阻运动。也就是说,需要肌肉发力,抵抗外来阻力的运动。比如说举杠铃、沙袋负重等运动,可以有效促进成骨细胞活性,帮助钙沉积在骨骼上。

但运动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,对于已经出现骨质疏松的人,如果运动不当有可能造成身体损伤。所以第二种方法就是使用药物,常用的是双膦酸盐类药物,如阿仑膦酸钠、依替膦酸二钠等药物,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,增加钙沉积,提高骨骼强度,以缓解骨质疏松的症状。

总结一下,当骨质疏松而产生疼痛的时候,除了补钙和补维生素D之外,还要注意要把钙补到骨头上才可以。如果补钙之后疼痛没有缓解,可以找医生诊治,使用药物帮助钙沉积到骨骼中。老年人不管有没有骨质疏松,平时都要多吃含钙高的食物,多晒太阳、多运动,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