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地名看文化,从文化看中国”,中国地名非常丰富多样,包括省、市、县、乡镇等各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,以及山脉、河流、湖泊、岛屿、草原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名称。那么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辖区内各地地名来历是怎么样的呢?

内蒙古自治区

清康熙三年(1664),清朝以戈壁为界划分内札萨克蒙古和外札萨克蒙古,将大漠以南蒙古各部落称为内札萨克蒙古。“内蒙古”之称由“内札萨克蒙古”而来,沿袭至今。“蒙古”最初是指部落名。元太祖成吉思汗元年(1206)铁木真统一蒙古地区诸部落建立蒙古汗国后,逐步变为一个民族名称。“内蒙古”之称由“内札萨克蒙古”而来,沿袭至今。

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

1976年1月,乌达市和海勃湾市合并成立乌海市。由原乌达市和原海勃湾市两个县级市合并而成,取自原两市的首字“乌”“海”,故命名乌海市。又因乌海地区煤炭资源丰富,煤炭素有“乌金”誉称,故“乌海”又有“乌金之海”的意蕴。

1.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

1979年,经国务院批准,设立海勃湾区。沿用海勃湾市名。相传,曾有约勒道日玛其人,是当时著名的巧铁匠,为成吉思汗制作弓箭和甲胄,因此名声传遍四方。他有一子,名海若布,生得犹如雄狮一般英武,彪悍。牧民遂以他的名字来称呼他的牧地,叫做“海若布刀亥”。“海勃湾”一名,是由“海若布刀亥”演变而来。海若布刀亥,是蒙藏语合音名词。“海若布”,藏语,意为“雄狮子”“刀亥”;蒙古语,意为“湾”,即雄狮之湾。

2.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

1979年,由原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命名。因该区位于乌海市人民政府驻地海勃湾之南部,故名。

3.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

1979年,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。系蒙古语,意为“柳树”,既有柳树生长的地方。是乌海市的辖区之一,故得名。

地名是珍贵的文化遗产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以地名知识为载体,深度挖掘“从地名看文化,从文化看中国”的主旨内涵,从地理、历史、语言、文学、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,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、文化华彩和人生百态,重点解析地名中深藏的中国智慧,从身边的地名中收获新知,感悟中华文化要义,感受真实、立体、全面的中国。唤起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家乡情结与热土情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