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人觉得自己挺健康,很少出现抽筋的现象,也没有缺钙的状况,就觉得在备孕期间不必补钙,这种想法是错误的!

钙是形成骨骼与牙齿的主要成分,怀孕后,孕妇自身和胎儿发育都需要大量的钙质,若胎儿缺钙,出生后很可能患上先天性佝偻病。此外,钙还能起到一定的凝血作用,缓解孕期的疲劳感,日后哺乳时也更易下奶。如果准妈妈每天的钙摄入不够,很有可能造成腰膝酸软、腿抽筋等症状,严重会患上软骨病。

网络上有一种说法,孕前补钙要牢记一检,二忌,三戒,四式,五标准。

一检:

根据"优谈宝宝"显示,国人每日平均膳食钙摄入量仅为389毫克,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相差400~600毫克左右。对照下表,检查一下,你是否摄入了足够的食物,满足每天的钙量需求?

二忌:

忌草酸:摄入含有大量草酸、植酸或脂肪酸的食物,如菠菜、油菜、厥菜等,会影响膳食中钙的吸收。

忌盐:研究发现,饮食中盐摄入量越多,尿中排出钙量越多,钙的利用也就越差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少吃盐就相当于帮助补钙。

三戒:

戒烟:抽烟会阻碍消化系统对钙质的吸收。

戒酒:酒精会减少维生素D的生成,影响钙质的吸收。并降低血液中荷尔蒙的浓度,不利于钙质的储存。

戒咖啡:咖啡中含咖啡因,摄入过量咖啡因会增加尿钙的排出,还能轻度减弱肠钙吸收,从而可能导致体内缺钙。

四式:

食补:平时你可多摄入含钙量高的食物,如牛奶、鸡蛋、豆制品、海带、紫菜、虾皮、芝麻、山楂等,不过,食物的含钙量较难计算。

晒太阳: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,然而富含维生素D的很少,因此主要靠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,因此不怕紫外线的MM们,平时可多做"日光浴",秦皇岛中国青年旅行社,以促进补钙。

运动: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骨钙的利用率,因此,你在补充钙制剂的同时,如能坚持每天60分钟的运动,也能取得不错的补钙效果。

补充剂:现代人的生活方式,服用钙补充剂逐渐成为补钙的主流。因为食补难以准确把握含钙量,晒太阳又怕被晒成"黑人",或抽不出时间经常运动的你,补充钙制剂不失为方便又实惠的理想选择。因此,如何科学选择钙制剂,成为你最关心的话题。

五标准:

五大补钙金标准,选择钙制品时要认准,它是骨质疏松专家依据多年的经验总结而成,发表在权威医学杂志上,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。

金标准一:合适的钙元素含量。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钙适宜摄入量为800-1000毫克钙,而中国人均每日摄入的钙量仅为389毫克,因此,每天还需补充钙400--600毫克。

金标准二:含有适量维生素D。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利用,所以选择钙制剂,最好选择含有维生素D的钙制剂。

金标准三:安全可靠,适宜人群广泛。纯净碳酸钙源不含砷等有毒物质,无碱中毒危险,是其中最为安全的首选钙源。适用各种人群。

金标准四:具有经循证医学验证的临床效果。中外专家临床验证表明,碳酸钙有良好的临床疗效,已成为美国药典、中国药典等推荐的钙补充剂,处方依据强。

金标准五:服用方便,性价比高。碳酸钙元素钙含量百分比高,每日服用次数少,服用就更方便。

关于孕期如何补钙?食补+药补结合,要更注重食补!

食补:

奶制品,如牛奶、羊奶、酸奶等;豆制品,如腐竹、豆腐干、油皮等;肉类和蛋类,如牛肉、瘦肉和鸡蛋等;海产类,如海带、海虾皮等。。

奶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矿物质、维生素,适合备孕期的妇女用来补钙。

黄豆、小豆、豌豆等豆类含有很丰富的优质蛋白和钙质等矿物质,且不含胆固醇,经过加工后不但营养物质不会减少,反而更有利于人体吸收。黄豆中含有大量植物性雌激素,能够参与女性朋友的内分泌调节,改善内环境,对于想要怀孕的人来说,多吃豆制品几乎没什么坏处。

肉类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,肉中含有包括钙在内的不少无机物质,还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,有利于钙质的吸收。不过无论是肉类还是蛋类,都不能过多食用,过食肉类加快钙流失,过食蛋类易胆固醇高。

海里的各种食物自然而然含有丰富的钙元素,与产自陆地的食物相比可能会高出几十倍。不过,海产品同样不宜过多食用,来自水里的东西多为凉性,吃多了容易造成胃部不适,还有的女性朋友身体敏感,吃海产品本身就会过敏,更应该谨慎食用。

药补:

正常成年人人体的钙含量约1200克,正常情况下每天新陈代谢等需要消耗的钙元素约800毫克,所以仅仅从食物中摄取钙质是不够的,还需要每天额外补充400-600毫克的钙剂。

关于药补,可以请教医生或者有经验的朋友,从钙元素含量、维生素D含量、适宜的人群、性价比等方面多种考虑,甄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。

补钙要注意:

1、别忘记补维生素D!

没有足够的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,补钙的效果将大打折扣。如果孕妇维生素D充足,也有利于预防小儿佝偻病,因此,保证适量维生素D摄入,对于孕妇而言尤其重要。

2、孕妇补钙一定要注意用量。

少量多次补钙效果好,这样比一次大量补钙吸收效果好。在吃钙片的时候,可以选择剂量小的钙片,每天分两次或三次口服。

另外,补钙并非越多越好,补钙要科学,千万不要盲目过于补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