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剧是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,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。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,中国也创作出了很多经典的话剧作品,你知道中国经典10大经典话剧有哪些吗?
1. 《雷雨》: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,1934年7月,曹禺创作的四幕话剧《雷雨》首次发表,1934年底由上虞春晖中学学生演出,是国内首演。它是中国第一部可读、可演的话剧,它的诞生打破了此前中国只能演国外话剧的局面。

《雷雨》剧照
2. 《茶馆》:东方舞台上的奇迹,话剧《茶馆》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创作三幕话剧,1957年完成,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。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,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,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,浓缩了半世纪的沧桑沉浮,为后世留下一个巨大的文化背影。

《茶馆》剧照
3. 《屈原》:郭沫若写的话剧《屈原》,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,概括了诗人一生的悲剧。1942年,在重庆首演,导演陈鲤庭。这部一气呵成的五幕历史剧,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郭氏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。日本、苏联、罗马尼亚、捷克等国上演《屈原》共达600余场,创中国话剧在国外上演最高纪录。

《屈原》剧照
4. 《压迫》:独幕剧《压迫》作于1925年冬天,是丁西林为纪念他的亡友刘叔和而作,被洪深认为是"那时期创作喜剧中的惟一杰作"。《压迫》反映的是大城市一些房东普遍不招单身房客的现象。该剧创造出了堪称典范的人物语言和最为人称道的剧作结构,是中国最早成功尝试现代派话剧的典范,具有某种程度的“超前性”,在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。

《压迫》剧照(流霞剧社版)
5. 《上海屋檐下》:夏衍的三幕悲喜剧《上海屋檐下》创作于1937年3、4月间,由怒吼社1939年在重庆首演。话剧通过一群生活在上海弄堂中的小人物的悲惨遭遇和喜怒哀乐,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,暗示出雷雨将至的前景,力图使观众“听到些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”。这部戏是中国抗战戏剧的嚆矢,奠定了夏衍在中国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。

《上海屋檐下》剧照
6. 《白毛女》: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出多幕剧《白毛女》,贺敬之、丁毅执笔,这是延安时期戏剧成就的重要标志。它虽说是一部新歌剧,但舞台风格却类似话剧,是话剧的表现形式与民谣巧妙结合的产物,成功地表现了“旧社会把人变成鬼,新社会把鬼变成人”的主题。

《白毛女》剧照
7. 《于无声处》:创作于1978年,作者宗福先,获文化部、全国总工会特别嘉奖。犹如一声惊雷,它冲破禁锢,解放思想,不仅对于繁荣职工文艺创作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有效的引领作用,更在艺术领域、思想领域和社会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,成为了我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作品。

《于无声处》剧照
8. 《绝对信号》:1982年,林兆华导演的《绝对信号》在北京人艺小剧场首演,开启了新时期小剧场运动的先河。这次成功的实验演出,成为转型期中国自己的话剧先锋,并在戏剧界引发了对小剧场戏剧的探索兴趣。剧作打破了传统戏剧观众与演员之间的固定交流方式,还打乱了传统话剧“现在进行式”的“顺时序”时间结构套式。

《绝对信号》剧照
此外,还有《暗恋桃花源》《恋爱的犀牛》《商鞅》《李白》《蔡文姬》也是中国经典话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