敖包

去蒙古草原旅游,经常会见到“敖包”,还有人唱《敖包相会》。那么,蒙古草原的“敖包”是做什么用的呢?“敖包”,是蒙古语的音译,意即堆子,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、土堆或草木堆。敖包的历史源远流长,氏族社会时期就已经产生。开始,由于草原辽阔,地形复杂,人烟稀少,人们为了出行方便,便用石头、土块或草木在比较高的地方堆堆,形成标志,给行人指引道路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敖包在牧民心目中,象征神在其位。《蒙古秘史》记载,成吉思汗早期曾被蔑尔乞特人追赶,藏在不罕山里,由于不罕山掩护了他,他便每天祭祀不罕山,子孙们都知道这件事。元朝皇帝忽必烈在制国典时就规定,皇帝与蒙古诸王,每年必须祭祀名山大川。但因有的地方没有山或离山较远,就“垒石像山,视之为神”。这种山只是“像山”,不是自然的山,而是人们用石头或土或草木堆起来的,所以称“敖包”。后来,敖包演变成牧民祭祀山神、路神以及诸神,祈祷丰收、幸福、平安、欢乐的场所。